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郴州)有色金屬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的馬建明先生對我國有色金屬資源戰略保障做分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國,有色金屬資源總體比較豐富,探明種類較為齊全,目前已探明儲量的品種有13種。其中鎢、錫、鉬、銻等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鉛、鋅居世界第二,銅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四,鋁土礦居世界第六,鎳礦世界第九。
隨著礦產勘查工作的不斷開展,我國有色金屬探明儲量大多數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長。但優勢礦產查明資源儲量有所減少,優勢逐漸消弱,甚至出現“優勢礦產不優”的情況。
有色金屬資源總量雖然很大,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資源量很低;而且貧礦較多,富礦少,開發利用難度大;共生伴生開創多,單一礦床少。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色金屬的消費出現迅速增長,銅、鋁和鎳的對外依存度較大,其他有色金屬的對外依存度也出現上升的趨勢。從保有儲量與生產規模來看,我國有色金屬,無論是大宗短缺礦產,還是優勢礦產,靜態保證年限都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儲量增長趕不上生產消費的增長。但同期,世界主要有色金屬靜態保證年限較長,有些礦種還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繼續,將引導對有色金屬消費的持續旺盛,大宗短缺金屬的供需矛盾將會長期存在。馬建明先生提出,應該“兩手抓”,從“開源”、“節流”兩個方面入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資源保障能力。開源,既需要加強勘查提高資源供應能力,也要通過科學技術創新和發展,把現已發展的難以利用的資源轉變為可以利用的資源。節流,就是在資源利用上下功夫,大力發展節能降耗和節約原材料的技術,大幅度降低單位GDP的能耗和材耗。
我國優勢礦產出現“優勢不優”,需要從政策等方面給與更多的保護和重視。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依賴自己解決資源問題,必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供需兩個方面進行調控,提高資源保證能力。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張家港聯合銅業有限公司 蘇ICP備05050186號
聯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