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臨三大新挑戰 “十二五”將實施再平衡戰略 | |
---|---|
| |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三大新挑戰、“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調整發展模式,實施再平衡戰略。這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5月26日舉辦的2010年中國鎳交易展望大會上發表的研究成果。
中國經濟面臨三大挑戰
據研究,中國經濟正在面臨三大新挑戰:
首先,中國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正快速上升。預計在未來十年里,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將基本轉移完畢。當中國低成本的要素稟賦優勢發生變化時,加工貿易的對外轉移將成為趨勢,從而帶動加工貿易順差的大幅度下降。
其次,中國正實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政策。預計從“十二五”開始,中國將更加重視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更加重視進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發展的貢獻,更加重視匯率、利率、價格和貨幣等名義總量對國民經濟的調節作用,從而引致進口增加和出口減少。
最后,中國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受害國,如2007、2008年和2009年第三季度涉華反傾銷案分別為59起、72起和57起,占反傾銷案總數的81.9%、71.3%和71.2%,集中于鋼鐵、有色、機電、化工等。反補貼調查以美國為主,2007至2009年我國遭受反補貼調查31起,其中美國占71%,“雙反”常同時使用。印度是對我國發起特保與保障措施調查最多的國家,共發起特保調查5項,保障措施調查13項。2008年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我國全年出口貿易直接損失超過了505億美元。
面對挑戰,中國將調整發展模式,實施再平衡戰略。
面對挑戰,調整發展模式,實施再平衡戰略,中國的主要對策是:一要堅持“內需為本、外需為輔”的大國戰略,改變“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現狀;二要逐步形成“零部件、中間產品出口為主,能源、資源和技術設備進口為主”的貿易體系;三要推動創新和人才“引進來”,商品、資本、人民幣、銀行服務“走出去”的開放經濟新格局;四要培養一批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集團,提升“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綜合運作能力,在未來30年內逐步構造中國自主的全球生產體系。
實現國際收支平衡方面,將做出的努力有:首先兩岸四地經濟融合是中國東亞區域合作的核心部分。其次,東盟與中國“10+1”經濟一體化是重點區域,為我國商品、資本、貨幣、銀行區域化創造機制性保障。再次,中日韓之間的FTA合作進程在明顯加快。中國經濟再平衡戰略與對外金融資產再配置戰略、“走出去”戰略相結合,核心是通過對外金融投資組合、對外直接投資組合、對外戰略性資源儲備組合等“走出去”戰略實施,逐步提高區內相互貿易和投資的比重,形成中國的區域生產網絡體系。積極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進程。人民幣在邊境貿易、“自由行”、貨幣互換等領域的使用并進一步擴展到大宗貿易跨境結算、跨境投資、貿易融資及相關金融服務領域。(上海有色網新聞中心王皓陽) |
發布人: | 程 敏 | 發布時間: | 2010年6月3日 |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張家港聯合銅業有限公司 蘇ICP備05050186號
聯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