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消息,8月25日(周一),印度社會與經濟進步中心(CSEP)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由于國內生產難以跟上該國能源轉型、基礎設施擴張和工業增長帶來的需求增長步伐,印度面臨嚴重銅短缺的風險。
報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銅需求預計達到5,000萬噸,而印度的進口依賴度料加深,除非增強國內生產和再回收能力。
能源轉型帶來的需求增加
銅是印度綠色轉型的關鍵組成部分,為電網、電動汽車、建筑和先進制造業提供動力。
這份題為《銅業報告:應對供需缺口》的報告預測,到2030財年,傳統行業的國內需求將達到324萬噸,而僅能源轉型領域的需求就將達到27.4萬噸。
報告指出,盡管儲量巨大,但由于勘探成功率低、技術過時以及私營部門參與有限,印度仍然是一個凈進口國。Tuticorin冶煉廠的關閉,導致陰極銅產量減少了40%,并加劇了對進口的依賴。
全球供應鏈脆弱
全球來看,銅供應鏈高度集中,中國控制著逾44%的加工能力。報告警告稱,地緣風險、出口限制、礦石品位下降以及加工成本上升,正造成全球銅供應鏈的脆弱性。該報告以印尼計劃禁止銅精礦出口作為供應側風險的一個例子。
政策改革和產能增加
報告敦促印度加快勘探和開采,指出有大量未開發的儲量。迫切需要進行政策改革,以吸引對勘探和采礦活動的投資,確保投資獲得有利的回報,報告稱。
報告還呼吁加強中游加工環節,拓展收入來源,并采用諸如“銅標”(Copper Mark)這樣的全球認證標準,以確保負責任的資源獲取。
促進制造業和再回收
在下游制造業方面,報告強調有必要擴大國內陰極生產,審查貿易協定,并尋求垂直整合。報告稱,回收基礎設施必須正規化和規范化,以提高廢料和電子垃圾的安全性、純度和回收率。
報告補充說,與銅資源豐富的國家積極接觸,并利用礦產安全伙伴關系和東盟等多邊框架,對確保可持續供應鏈至關重要。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張家港聯合銅業有限公司 蘇ICP備05050186號
聯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