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環境大臣理查德.洛奇赫德當日在布萊爾德拉蒙德野生動物園推出全國回收行動――“零廢物”項目。
――預計今年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規模可達到1.8萬億美元。在今后的30年內,其規模將超過3萬億美元
――據統計,“十五”期間我國回收利用再生資源總量為4億多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值超過了650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了20%
――規模化挖掘“城市礦產”既循環又經濟
6月12日消息 據報道,專撿美國廢紙的“國際破爛王”張茵女士,一舉超過無數礦業、地產大王,成為2006年的中國首富;江蘇“破爛王”陳光標為災區康慨解囊1.8億,被稱為中國首善;專撿國內外廢鐵的“鋼鐵大王”吳岳明,在股市上出手就是幾百個億;深圳一家專撿國外“電子垃圾”的民企,僅用4年時間,生產的監視器就排名世界第五,成為中國電子行業的出口“老大”……
這些財富榜樣讓人們幡然醒悟:原來最好的資源礦產就在城市。例如,再好的鐵礦也比不過廢鋼;1噸廢線路板可提取400克黃金,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礦;過去需要花大錢焚燒、填埋的廢塑料,如今賣到每噸1000美元時,壟斷了美國垃圾的猶太人,已經靠這座與消費同步增長、永不枯竭的“城市礦產”而大發橫財。
開發“城市礦產”緩解資源環境危機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問題日益顯現,尤其是城市大量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已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目前,中國以每年50億噸的礦產資源消耗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資源消耗超級大國”。專家估計,中國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需要三個地球的資源。為此,關于“誰來養活中國”曾被炒得沸沸揚揚,美國著名的蘭德咨詢公司甚至預言:“2020年中國會非常窮”。有調查顯示,經過工業革命300年的掠奪式開采,全球80%以上可工業化利用的礦產資源,已從地下轉移到地上,并以“垃圾”的形態堆積在我們周圍,總量高達數千億噸,并還在以每年100億噸的數量增加。而靠工業文明發展起來的發達國家,正成為一座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為了開發這些永不枯竭“城市礦產”,以緩解資源瓶頸對經濟發展繁榮的束縛,促進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共同下發了關于開展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決定用5年時間在全國建成30個左右技術先進、環保達標、管理規范、利用規模化、輻射作用強的“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以提升“城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水平,探索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機制。CNMn。
“城市礦產”是對廢棄資源再生利用規模化發展的形象比喻,是指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產生和蘊藏于廢舊機電設備、電線電纜、通訊工具、汽車、家電、電子產品、金屬和塑料包裝物以及廢料中,可循環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貴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巡視員何炳光在本報舉辦的在“2010年循環經濟政策聚焦暨首屆中國循環經濟十大新聞評選結果發布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提出開發“城市礦產”。他舉例說:“日本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就提出來要大力開發‘城市礦山’,要變資源小國為資源大國,這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根據的,他們要每年回收3億部舊手機,要從里面提取大量黃金,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大的資源戰略。這對我們國家來說也仍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具有戰略意義的45種礦產資源,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短缺,很多重要戰略性資源對外依存度是過高的,比如我們的鐵礦石、石油等,對外依存度相當高。CNMn。開發‘城市礦產’,這個對我們國家經濟安全應該是非常重大的戰略,同時在利用過程中也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
何炳光表示,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開展的這項工作中,對開展“城市礦產”提出了7大任務,即“七化”的要求。如資源回收網絡化,可以是生產企業自己建立回收企業,也可以利用現有的社會化回收體系。“利用規模化,也就是說不是小打小鬧的,所以我們那個文件有5條入門條件,一條就是現有的資源利用總量要達到30萬噸以上,這是要有規模化。還有,環保設施要集中化、管理園區化等等。”
何炳光說:“城市礦產”利用發展的目標非常明確,要用5年時間在全國建設30個左右“城市礦產”的示范基地。第一批7個示范基地,到2015年要形成的能力是再生銅150萬噸,再生鋁20萬噸,再生鉛35萬噸,回收廢塑料180萬噸。“我們總的考慮還是剛才講到的要企業集群,在園區里,比如說我們有幾個區域性的基地,有很多很多企業,原來可能分散在各家各戶的,那么把它集中起來。同時,在產業層面,在園區里要真正地讓它產業集聚,從初級的回收、初級的拆解,到進入深度加工資源再利用,使資源利用能夠真正循環起來,我們強調的是資源深度化。”
我國城市礦產資源開發空間巨大
近幾年,隨著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等政策的出臺,我國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據統計,“十五”期間我國回收利用再生資源總量為4億多噸,年平均回收利用量在8000萬噸,年平均增長率為12%以上,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值超過了6500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了20%。雖然我國的再生資源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與我國再生資源產生量和需求量相比,與發達國家對再生資源的利用情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有關統計表明,20世紀末,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規模為2500億美元,本世紀初已增至6000億美元,其中美國達1100億美元,日本達350億美元,而我國再生資源年產值大約200億美元左右。與此同時,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350億美元至400億美元。這組數字既反映出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同時也顯示出我國“城市礦產”資源開發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每年約有500萬噸左右的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
相關資料顯示,預計今年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規模可達到1.8萬億美元。在今后的30年內,其規模將超過3萬億美元。該產業提供的原料將由目前占總原料的30%提高到80%。再生資源產業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蘊藏著無限商機。比如:美國再生資源產業有企業5.6萬個,從業人員130萬左右,年產值2360億美元,與美國汽車業相當;日本規劃到2010年,再生資源產業的從業人員1400萬,年產值約3500億美元。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但原生資源是有限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節能減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固體廢棄物進行有效的處理和再生循環利用,對于改善城市環境污染、節約資源、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發達國家再生資源產業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一是在行業屬性方面,不僅涉及生產領域,而且涉及流通領域,還涉及消費領域與后消費領域,是一個交叉領域多、涉及面廣的大而復雜的系統;二是在內部結構方面,集流通、生產、科研、環保為一體,合理流程、分工協作、專業化與多元化發展的現代產業;三是在表現形式方面,集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社會效益為一體,產權多元、市場化有序運作、優質化服務的企業群或規模化的集團公司。 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的傳統主業和優勢行業,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李成玉認為,循環經濟的一個較為明顯特征是資源要科學合理地“循環”。但是,沒有經濟效益的“循環”,既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也得不到社會的支持,難以為繼。這就是說,發展循環經濟,既要“循環”,將廢棄物轉為再生資源,取得實質性進展;更要“經濟”,將再生資源持續有效地再投入到社會生產中去,并具有顯著效益。
記者了解到,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各地回收企業積極探索新的回收利用方式。一是打造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基地:如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在廣東清遠建設了中國第一家再生資源示范基地。這個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土建總面積16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9億元人民幣。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年可拆解加工及安全處理各類廢五金電器、廢電機、廢電線電纜的能力將達到300多萬噸,年可產出再生工業原料價值約500億元人民幣。既為“珠三角”經濟圈發達的制造業提供重要的工業原料支撐,同時也為清遠這個“廣州后花園”提供優化生態環境的可靠保障。二是拓展了再生資源專業市場。三是創建了一批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園區。四是拓寬了資源回收手段和渠道,如各地紛紛開展網上收廢,利用網絡手段解決群眾賣廢品難的問題,方便群眾交售,改進了傳統的資源回收方式。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張家港聯合銅業有限公司 蘇ICP備05050186號
聯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