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氣候災難通常被描述為政治意志力的問題。然而,向凈零碳排放的轉變也是一項艱巨的技術挑戰。首先,改造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電力系統,使其能夠使用可再生能源,將需要比目前有能力生產銅的公司所能提供的多得多的銅。銅是電力網絡和電氣設備的重要動脈。傳統上行事謹慎的采礦業是否會接受大規模投資,以重塑全球網絡,目前還遠不清楚。失敗將使能源轉型偏離軌道。
1. 為什么銅現在如此重要?
銅是一種相對豐富的高效導電體,而且沒有明顯的替代品。你可以在各種各樣的產品中找到它,從烤面包機到空調和電腦芯片。一輛普通汽車中大約有65磅(30公斤)銅,一個普通家庭中有400多磅銅。電網、交通和工業的脫碳將需要比目前更多的碳。要建造更密集、更復雜的電網,需要數百萬英尺的銅線,才能處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并平衡它們間歇性的供應。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比集中式燃煤和燃氣發電廠每單位發電需要更多的銅。據銅業聯盟(copper Alliance)稱,電動汽車的銅使用量是汽油動力汽車的兩倍多。因此,根據行業資助的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的一項研究,到2035年,中國的年需求將翻一番,達到5,000萬噸。這是在假定有足夠的銅供應的前提下,但這一點遠不能確定。
2. 為什么呢?
回收更多的銅并不能給系統帶來足夠的新供應,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從地下挖掘更多的銅。但隨著新采礦項目的減少和現有資源的枯竭,供應增長預計最快將在2024年見頂。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估計,未來10年,礦商需要花費約1,500億美元才能彌補800萬噸的缺口。(根據國際銅研究小組(International Copper Study Group)的數據,2021年全球銅缺口僅為44.1萬噸,不到精煉金屬需求的2%。)目前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的最壞情況預測顯示,到2035年,天然氣缺口約相當于消費量的20%。
3.為什么礦商不能提高產量呢?
過去,當行業周期轉向時,這些公司遭受了嚴重損失,它們發現自己在需求下降時提高了產量。從那以后,它們開始優先考慮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并對投資新項目變得更加謹慎。全球通脹的幽靈使巨額資本支出變得更加難以接受,因為它推高了運營和借貸成本。更重要的是,儲量豐富的銅礦越來越難開采,開采成本也越來越高。對采礦業社會和環境標準審查的加強提高了生產成本,并為擴張設置了更多障礙。
4. 這是怎么回事?
就像石油在上個世紀占據了地緣政治的中心舞臺一樣,銅在這個世紀正成為一個國家安全問題。各國政府正急于鎖定其快速增長的清潔能源行業未來的供應。銅的供應鏈目前向中國傾斜,在拉丁美洲和非洲開采的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國加工和消費的。中國在銅、鋰和鈷等金屬領域的主導地位幫助它成為電動汽車制造業的領導者。中國的經濟競爭對手,如美國和德國,目前正尋求在本國或盟友中獲取更多稀土資源。一些美國議員主張,應將銅列入被視為對美國至關重要的礦產清單。
5. 如果沒有足夠的銅呢?
如果供應短缺像一些分析師預測的那樣嚴重,將導致價格飆升,從而有可能損害智能電網和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減緩它們的普及。清潔能源技術的制造商可以通過想方設法在產品中減少銅的使用來幫助自己。更高的價格至少會給礦商一些提高產量的動力。但開發一座新礦需要數年時間,因此即使新需求的激增讓礦商有信心開始大規模的新投資,也需要大約10年的時間來提高產量。
6. 產銅國會配合嗎?
國家政治可能會抑制新的供應。擁有大量金屬儲備的國家正在爭取從礦業中獲得更大份額的利潤,以解決經濟不平等問題,這可能會抑制一些投資。官僚主義障礙也會成為阻礙。在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智利,采礦項目一直受到監管不確定性的阻礙。在巴拿馬,一個大型礦山卷入了一場稅收糾紛。環境破壞是各國考慮新采礦項目時面臨的另一個風險。從礦石中提取銅使用的化學物質會進入地下水,污染農田,殺死野生動物,污染飲用水。據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稱,銅尾礦——礦石加工后剩下的廢石——將從2020年的每年43億噸增長到2050年的160億噸。研究人員估計,這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額外的存儲成本可能高達1.6萬億美元。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張家港聯合銅業有限公司 蘇ICP備05050186號
聯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