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礦業形勢分析及未來展望 | |
---|---|
| |
2010-12-24中國礦業網 在遭受全球金融危機后,各國經濟從同步衰退走向交替性增長,復蘇步伐疲軟,周期被拉長。國際流動性資本蜂擁至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給這些新興國家帶來嚴重的通脹壓力。受此影響,黃金價格一路飆升,重要金屬礦產品價格更是震蕩走高。本文針對當前國際礦業形勢風云變幻,結合第12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的信息,研判一年來全球礦業形勢,預測未來的發展前景。 主要礦產品價格在劇烈震蕩中繼續走高 金:從2008年11月至今的兩年里,黃金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運行,并從800美元/盎司一路飆漲至近期的1400多美元/盎司,漲幅達75%以上。綜合來看,黃金市場牛市行情可能仍將延續,黃金價格高位震蕩上行的可能性很大。 銅:今年7月至今,在不到半年時間里,銅價從6000美元/噸一路上漲至約9000美元/噸的歷史新高位,上漲幅度達到了50%,較2008年同期增加了近200%。 英國商品研究機構預計2011年全球精銅供應短缺3.8萬噸。因此,預計銅金屬明年的市場走勢會比較復雜,在流動性依然充裕的情況下,市場價格持續攀升的可能性仍在。 鉛、鋅:2010年鉛價格總體上平穩上升,到11月12日,達2500美元/噸。鋅與鉛走勢大體相同。從6月底1600美元/噸上升到11月11日2500美元/噸。 據國際鉛鋅研究組預測,全球鉛產量2010年、2011年分別增長7.1%和4.5%;鋅產量2010年、2011年分別增長10.8%和6.6%。盡管對鉛鋅的需求量呈現出上升勢頭,但是受近年來鉛鋅供大于求,以及產能增加與釋放等因素的影響,鉛鋅價格出現太大波動的可能性較小。 鎳:國際鎳價呈現大漲大落的走勢。今年1月份,LME均價為18439美元/噸,此后一路上漲,到4月份上漲至26030美元/噸。受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影響,從4月底開始鎳價止漲轉跌,5月份鎳平均價格為22030美元/噸,6月份跌至19761美元/噸。到7月20日跌至18810美元/噸,此后在震蕩中回升,10月6日,達到今年的最高值24540美元/噸。此后又急劇下降,11月2日降至22500美元/噸,11月7日再次升到高位,達24260美元/噸。隨后,又快速下降到11月19日的21500美元/噸。現在的價格總體還高于2009年的最高水平。 整體來看,2010年鎳市場供應將趨緊,2011年可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受需求持續復蘇及供應趨緊的影響,2010年鎳價預計均價在22645美元/噸。同時,受海外主要鎳礦山項目進一步延遲或取消、市場需求回升超出預期以及美元進一步貶值和投資需求高于預期等因素的影響,2011年鎳價格出現上漲的可能性較大。 鋁:近一年來,鋁價格一直在2000~2500美元/噸之間波動,最高點仍然沒有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與2007年的價格基本持平。預計短期內鋁價仍將在2000~2500美元/噸之間中幅振蕩,可望在2012~2013年之后,降至2005~2006年價格水平。 鈾:2010年上半年,國際天然鈾價格基本平穩,年初繼承了2009年度的下跌趨勢,但幅度非常小,從今年6月份開始鈾價小幅上升,到11月份鈾價接近60美元/磅,不足近五年的最高點130多美元/磅的一半,且仍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就今年全年的鈾價格走勢來看,基本與全球經濟復蘇的走勢一致。整體來看,全球鈾資源豐富,按現在的生產水平,可供開發100多年,且近年來國外鈾礦勘查成果顯著,全球鈾儲量明顯增加,整體供給充足。因此,短期內鈾價格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但長期來看,不排除鈾價格受能源供求緊張影響而再次大幅上升,超過以往紀錄的可能。 鐵礦石:2010年,鐵礦石價格在振蕩中逐步上揚,初步估算與2009年相比上漲了100%,總體漲幅再創新高。鐵礦石現貨價格由2009年的60~80美元/噸,上升為2010年的110~150美元/噸。據預測,短期內鐵礦石價格仍將高位運行,受國際經濟走弱和國內調控政策相繼出臺等因素影響,鐵礦石進口量將出現下降,價格將維持在125~150美元/噸之間。中期來看,國內對鐵礦石的需求預計會在2015年左右達到頂峰,因此未來幾年強勁的需求仍將主導價格走向,預計中國國內鐵礦石價格將維持在110~170美元/噸之間,且下行機會不大。但是,如果國際鐵礦石寡頭和各類金融資本聯合炒作“中國需求”,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鉀鹽:國內氯化鉀價格經歷了從2007年8月2100元/噸到2008年8月4600元/噸的暴漲,又很快暴跌至2009年8月2200元/噸的價格,而今年的價格(2400元/噸左右)比2009年略有上漲。最近,受必和必拓的鉀肥收購案的影響,在鉀肥生產和經營寡頭的推波助瀾下,又推動了鉀肥價格的快速上漲,每噸漲幅150~200元。從全球范圍來看,雖然鉀鹽整體上供大于求的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但鉀鹽價格仍不斷上漲。 監管嚴格的礦種的價格仍將由供求關系決定,如鈾礦和近期的石油。供求從緊,且長期缺口較大的礦種,投資炒作的因素就會起主導,如銅、鎳等。而對供大于求的礦產品,及中國等新興國家產量自給率高或產能過剩的礦種,如鉛、鋅、鋁等,供求關系仍將長期占據價格走向的主導地位,但并不能排除短期資本炒作的影響。因此,對于2011年來說,如果世界經濟形勢與格局未發生重大調整,大部分礦產品價格將在基本的剛性需求成本價格之上2倍~3倍區間大幅波動。 全球礦產勘查投入迅速回升,略超2007年水平。據MEG專家報告,雖然2009年金屬價格指數在2008年之后繼續下跌,但是2010年全球礦產勘查投入逆勢上揚,預計將達到110億美元,較2009年的84億美元增長約25%,略微超過2007年105億美元的水平,達到歷史第二高位。 初級礦產勘查公司再次成為礦產勘查的主角。2010年,初級勘查公司再次超過高級勘查公司,占據了勘查投資的最大份額。從2004到2010年,高級勘查公司僅在2009年拔得頭籌。1997~2010年,初級勘查公司累計勘查投入接近330億美元,高級勘查公司則不到300億美元。從礦產勘查各階段的投資額來看,礦場勘查投資所占份額經過幾年的增長后,2010年有下降趨勢;草根勘查基本與2009年持平;后期勘查則略有上升。 貴金屬繼續領跑礦產勘查投入。黃金價格繼續上漲,銅價經過了2009年的低谷之后,2010年有較大漲幅,并超過了2008年的水平。在最具吸引力的勘查投資礦種榜上,黃金繼續領跑,其所占份額超過賤金屬近20%。賤金屬中,銅和鋅所占的份額有所增加,而鉛所占份額則有所減少。 礦業大國礦產勘查投入比例發生變化。加拿大在勘查投資前10名的國家中繼續保持其霸主地位,阿根廷首次將南非擠出勘查投資前10名國家,其他國家與前兩年一樣,僅僅是相對位置發生了變化。美國則再次擠入前三名中,去年排名第三的秘魯今年跌到了第五,俄羅斯由去年的第五跌到了今年的第八,中國繼續前進,由去年的第八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七位。 鑒于全球礦業市場迅速恢復,預計2011年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入將繼續增長,并有望達到2008年所創的130億~140億美元的歷史高位。預測依據主要包括: 其一,全球第4個礦業周期是由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所拉動的,其人口、資源與市場的規模遠超歷史。因此,這些新興市場的迅速復蘇及其所帶來的強勁需求將是帶動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入迅速增長的主導因素。 其二,全球流動性過剩仍將延續。未來一兩年內,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格局可能不會有太大改觀,它所帶來的各種金融炒作,將帶動礦產品價格繼續高位攀升,從而成為拉動全球固體礦產勘查投入繼續增長的重要因素。 其三,低價格、低成本經濟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投入,從而帶動礦產勘查投入繼續攀升。 此外,伴隨新一輪技術創新的突破,與之相關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如稀土、稀有和稀散金屬)的需求將快速上升,故其將成為重點勘查對象。美國、日本已經著手在世界各處勘查開發新稀土資源。例如,美國地調局于12月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美國稀土不稀”的報告,公布了美國全國稀土儲量調查的結果,全國已知的稀土礦床儲量約達1300萬噸。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瑪西亞表示,盡管其中一些礦床的規模尚待證實,但就目前美國每年1萬噸稀土的消耗量而言,稀土資源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都能夠自給自足。 全球經濟將繼續回升,資源需求的基本面會逐漸好轉 近年來,全球礦產市場發生了結構性變化。過去,占世界總人口20%的歐洲、美國和日本消費了世界礦產總產量的80%以上,而隨著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崛起,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融入世界經濟,超過世界人口50%的人消費了全球絕大部分原材料。因此,未來全球原材料需求仍將大幅增長,有望掀起新一輪的熱潮。僅依靠傳統的礦產資源國家供應資源已不能滿足整體需求,新興的礦產資源供應國也加快了發展步伐。這一點可從2010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的項目推介會上得到印證。除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等傳統資源型國家舉辦專場項目推介會之外,蘇丹、南非、津巴布韋、秘魯、古巴、巴西等新興資源國家也委派高級別官員來華推介項目,吸引了許多中外企業的關注。非洲和拉丁美洲可能成為新的資源供應基地,而亞洲則正在向生產、消費和勘查大洲轉變,礦產品貿易流正在由西向東發生著變化。 2011年世界經濟將由2009年和2010年的超常規政策刺激下的恢復性反彈轉向平穩甚至低速增長階段。但是隨著發達市場復蘇放緩,新興市場加快增長,全球經濟再現“脫鉤”跡象,各個區域從同步衰退走向交替性增長,經濟復蘇步伐疲軟,周期被拉長,各國下一階段采取的措施相異甚至截然相反,為全球經濟復蘇添加了諸多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總體來說,全球經濟將繼續回升,資源需求的基本面會逐漸好轉。 全球礦業格局正面臨著新一輪調整,資源國家戰略正影響著各國礦業政策。資源的國家戰略意識正在增強,并不斷加深對礦業的影響。礦產資源伴隨礦業格局的調整,將由經濟層面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政治層面)。一些國家不斷調整其礦業政策,提高稅賦,加速礦產資源國有化,致使資源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例如,蒙古、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國。 2010年4月,蒙古國頒發了一項無限期停止頒發新的探礦證并停止轉讓探礦證、采礦證的總統令;11月,又宣布將于近期按《水資源和森林法》收回1782個采礦許可證,從先吊銷254個金礦采礦許可證開始。 2010年5月,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提出針對不可再生資源擬征收“資源超額利潤稅”,而后由于各行業強烈反對而變更為“礦產資源租賃稅”,整體稅率也從原方案的40%下調至30%,且僅適用于鐵礦和煤礦。 2010年7月,印度鋼鐵部宣布禁止鐵礦石出口,以保護其鐵礦資源。此前,印度政府就將對鐵礦石塊礦征收的出口稅由5%增加到15%,原來免稅的粉礦也開始征收5%的出口稅,出口鐵礦石鐵路運輸費每噸也提高了6.6美元。 俄羅斯將恢復和提高礦產資源稅。俄將從2010年 12月開始,恢復對銅征收10%的出口關稅,同時按市場價格確定鎳出口關稅,稅率為5%~30%;2011年1月起將天然氣的礦產開采稅(采礦稅)提高61%,并提高銅、鎳和石油制品的出口關稅;從2013年起,石油制品出口關稅設置為原油出口關稅的60%。 可見,未來礦業的發展不僅有賴于各國政府的稅收政策調整,還受到全球礦業格局,尤其是供需格局調整的影響。同時,在資源保護主義、民族主義抬頭之時,更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進行宏觀把握,及時調整和優化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為資源的國際合作奠定基礎。 礦業并購躍居全球并購榜榜首,且2011年仍將延續 據安永統計,截至2010年9月30日,全球采礦和金屬業的并購交易額為789億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長87%,交易數量增長10%,達827筆。據彭博社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球采礦業已宣布的并購和收購項目,金額達到1990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3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同期全球的企業并購額下降了37%。過去兩年中一直居全球并購額之首的金融服務業,今年前5個月的并購額為1735億美元,退居第二。這也是自彭博社開始統計全球并購數據以來,采礦業首次爬上這一榜單之首。 全球礦業并購升溫的原因,除了爭奪稀有礦產外,還在于開采成本的上升使得收購競爭對手的成本顯得較為便宜。現在大多數礦產品的價格都處在歷史高位,礦業公司有底氣去融資和收購。除非大宗商品價格突然暴跌,否則這種趨勢仍將繼續。安永高管邁克爾·林奇也認為,大宗商品的高價使得采礦投資重新變得有吸引力,金融動蕩并沒有抽干這些項目中的資金。銀行家們告訴礦業公司:如果你有好的資產、好的管理,錢就不愁。因此,2011年全球礦業并購將繼續活躍,無論在交易數量和交易額兩個方面均可能呈現顯著增加態勢。 |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6 All Right Reserved 張家港聯合銅業有限公司 蘇ICP備05050186號
聯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